查看原文
其他

无休止的纠缠就是爱情的模样

栗征 北青艺评 2019-06-17

曾经听一位戏剧界前辈无意中感慨: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炽烈、浪漫的青年男女之恋,似已绝迹于近年来的原创戏剧。确实,在当今的戏剧舞台上,更为司空见惯的爱情叙事是险象环生和欲壑难填。那种纯真、奔放、刻骨铭心的两情相悦仿佛成了不合时宜的古典之物。


这一现象当然和社会现实有关。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结婚人数自2013年持续下降,2018年结婚率仅为7.2‰,离结婚比为38%。婚姻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爱情的游移态度。于是,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愈发被呈现为剪不断理还乱的无休止纠缠——剧中人对爱情难以遏制地渴求,但身处亲密关系之中往往又手足无措甚或狼狈不堪。


《北纬66.5°的夜》剧照 (下同)


由白光剧社出品、邵斯凡导演的《北纬66.5°的夜》正是这一创作序列上的新作。一对已经离婚的夫妻因要处理曾经共有的房产时隔多年再次会面,在这个共同生活过的房子里,他们用了整整一夜回溯过往,试图破解他们长久以来身处爱情与婚姻之中的困惑,从夜幕降临直至日出东方。进入这浓缩了他们爱与恨的一夜,像是在翻阅一本爱情词典,被理解的、不被理解的词条尽皆收录其中。书页间满是小心维持在平静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那是唯恐避之不及但终需被编纂出释义的内心隐秘。


这一夜被呈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试探。久别重逢,难免几分尴尬,客套中带着距离。其实,他重回故地之目的就是为了见她,自然想缩短距离。但苦于没有话头,只能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一点一点接近禁区,被对方察觉就急速后退,双方都极力控制着内心激荡。舞台最深处的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着海滨景象——这是所海景房,海浪有规律地拍击着沙滩,恰似他们的彬彬有礼、进退有法。



第二个阶段,双方的戒心有所松懈,婚姻生活中向对方隐瞒的焦虑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们都有着守口如瓶而独自承担的压力与烦恼,即便分手多年也不是那么轻易能说出口。他们固然是在翻旧账,但更多的是在探求,对当年的心境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对过往的迷茫可否给出新的解答。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对坐在舞台左右,屏幕显现着二人近景的实时影像。屏幕里,他们彼此接近,但分屏提示着他们现实中的距离。


到了第三个阶段,他们终于卸下防御,直面压垮他们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次不堪回首的出走。之前,他们对此三缄其口。她选择出走,是怀揣着希望的破釜沉舟,但结果却是双方都始料未及,沟通的缺失与误解的叠加让他们落荒而逃。在这一夜,他们的复盘足够敞开心扉,但心结是否解开?恐怕很难说。全剧的结局颇有几分暧昧,太阳升起,既可以理解为全新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又一轮循环。一夜过后,他们将如何面对彼此?或者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会面?我们不得而知。



以一男一女两个剧中人的角色配置深入婚恋中进退两难的矛盾体验,在近年的戏剧舞台上,我们还得见《早餐之前》《婚姻情境》《开放夫妻》《家丑外扬》《杏仁豆腐心》等作品。在《家丑外扬》的编剧、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看来,双人戏“是对于现代世界的人的生存方式深刻变化的一种反映”,因为“人把最隐秘的思想只告诉一个人,而不是告诉很多人”,他把双人戏的流行与现代人的失落感、陌生感联系在一起。


《北纬66.5°的夜》并非是剥离了时空背景后对爱情本质的形而上审视,相反,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境况一直是剧中时隐时现的大背景。爱情观念从来是时代的先声。五四戏剧文学中,对独立爱情的追求是反抗传统的有力武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戏剧中的情感混战和情欲张扬是商品经济冲击人们精神世界的直观注解;如今,两性关系中的撕扯与纠缠,无疑是当代青年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之现状的一个缩影。



如此,我对《北纬66.5°的夜》产生的共鸣,不依赖于特定细节,是氤氲于舞台之上的整体氛围和精准切中的社会心理。它仍然是在制造剧场幻觉,情节的生发也遵循着生活逻辑,但却达成了极其强烈的真实,即通过演员情绪的自然流露,舞台上鲜见那些约定俗成的诸如伸出双臂以示惊讶、微微摇头以示迟疑的拙劣表演;也得益于舞台调度与影像视听的互相配合,造就出贯穿全剧始终的距离感,击中了台下渴望得到慰藉的心灵。


这种真实状态与本剧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相关。该剧创作之初导演首先确定了演员,然后再集体寻找故事。在即时写作的编剧过程中,演员自身的特点和经历想必是创作的重要依托。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导演对于真实的理解与追求。



我很是盼望着像《北纬66.5°的夜》这类倾注着创作者真情实感、与当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生存境遇直接对话的作品能够更高频次、更长时间地上演,而不是间歇地、零星地闪现于舞台之上。我甚至愿意第一次走进剧场的朋友在这样的作品中与剧场结缘,因为其为流连于剧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发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被遮蔽、被掩饰的一面——对于孤独的现代个体而言,这是刚需。

摄影|罗昶 吴士

文|栗征



20分钟的“神还原”也拯救不了它的平庸


都挺好?怎么可能!这里是一份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请签收


娄烨的谋杀案与风起云涌的四十年


对话锡兰:创作是我摆脱忧郁的方式


锡兰的《野梨树》有没有受到帕慕克《红发女人》的影响?这是一个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